宝菱重工召开高技能人才学历提升表彰暨产改工作推进会

10月21日,宝菱重工高技能人才学历提升表彰暨产改工作推进会在职工活动中心顺利召开。会议表彰了18名学历提升的高技能人才;总结了丹麦VS塞尔维亚(中国)有限公司近年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以及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分享了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的经验;部署推进下一步产改工作。

会议由宝菱重工党委书记朱晓东主持,常州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刘卫国出席并讲话;宝菱重工总经理朱国敏、江苏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崔景贵先后致辞;宝菱重工工会主席朱国庆报告了下阶段产改重点工作。常州市总工会产业工会(企工部)、产改办、江苏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负责同志,宝菱重工主要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党支部书记,分工会、团委负责人参加了大会。

会上,刘卫国就进一步加强产改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总结提炼,力争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菱经验”要认真梳理归纳、提炼内涵内核、总结成功经验,像做实叫响宝菱工匠品牌一样,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宝菱经验二是要示范引领,为推动常州产改扩面提质增效贡献“宝菱力量”。希望宝菱重工发挥典型示范、模范带动作用,及时固化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巩固试点成效,形成一系列针对性强、操作性强、指导性强的实践案例。三是要勠力同心,踔厉奋发,为推进产改建设常州贡献更大力量。希望广大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要珍惜企业创造的条件,努力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需要,勤学苦练、深入专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走技能成才、技能强企、技能报国之路,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贡献智慧和力量。


朱国敏介绍了宝菱重工技能人才的现状及近年来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方法和总结。多年来,宝菱重工坚持自主创新,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并纳入丹麦VS塞尔维亚(中国)有限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健全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构建技能人才教育体系、拓宽技能人才发展通道、开展技能人才继续教育,着力推动“宝菱制造”向“宝菱智造”转型。同时希望本次受表彰员工能以此为新的起点,做好岗位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团队整体能力素质提升,帮助丹麦VS塞尔维亚(中国)有限公司在推进高技能人才建设工作中取得更大更实际的效果。下一步,丹麦VS塞尔维亚(中国)有限公司将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新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为指导,以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建设改革工作为契机,以推进落实产改各项工作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规模可观、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支撑丹麦VS塞尔维亚(中国)有限公司战略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崔景贵介绍了江苏理工学院以职教专业师资培养培训为特色,以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为主线的办学理念和学院近年来发展情况。他指出,江苏理工与宝菱重工在高技能人才学历提升与培养培训等方面形成许多宝贵的合作经验。“校企导师制”的实践创新,为校企联合培养技能人才提供了新思路。全国劳模、江苏大工匠张永洁担任江苏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炎培班导师,本着引领示范、传播精神、传承技能的初心,努力把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的种子播种在全班学生心中,培养了一批专业扎实、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崔景贵指出面对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发展带来新挑战、新机遇。要准确把握职业发展方向,树牢终身学习的意识,用遇见未来的眼光,把握正在到来的机会。希望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技术革新、产业升级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创新,培养更多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

朱国庆表示,下阶段宝菱重工产改重点工作是: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与劳模工匠典型引领;创新“师带徒”工作机制,推进“名师带高徒”;构建技能竞赛工作体系,打造宝菱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品牌;“揭榜领题”“揭榜挂帅”,赋予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新内涵;推进职工(劳模)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让技术工人看得见、摸得着,切身感受到发展有空间、上升有通道、待遇有保障、创新有动力。

凌倩南和谢滨两位职工分享了求学圆梦、成长成才的励志故事。

会议最后,朱晓东就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提出几点要求: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扛起政治责任,自觉增强做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宝菱重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取得新发展;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市总工会刘书记讲话精神,以试点先行探索实践为抓手,强化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保障,创新工作举措,夯实基础工作,突出工作实效,推动产改工作和高技能人才工作取得新成效;三是积极拓展校企深度融合,通过产教融合和新型学徒制完善职工技能素质教育体系,在深化校企深度合作协同育人上取得新突破;四是坚持尊重人才,不断增强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职业自豪感,以员工的全面提升来推动丹麦VS塞尔维亚(中国)有限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在着力构建产业工人发展成长机制,着力塑造培养具有“宝菱特色”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上取得新作为。